這一代人的身分認同,是哪一代人的身分認同?中國乎?本土兮?
生於香港,民族認同跟本土意識總是如此糾結,無論是大中華膠還是本土派,無論是回歸還是切割,當危城塌下,當十架被拆,我們心中又向哪方傾斜?
作者於香港土生土長,以研究中國及香港教會史為志業,既心懷八九六四的痛,又親受九二八催淚彈的洗禮,他寄語讀者,無論我們是誰,向誰認同,抑或屬哪個世代、盛載著怎樣的歷史記憶,我們都是強權下的倖存者。
身為倖存者,就要守護信念,拒絕遺忘,不被分化,不再消沉;身為基督的門徒,要守護的,更不僅是外在的十字架,而是這個記號所承載的精神與尊嚴。
每個基督徒都在背負十字架,此時此地,身分認同也是一個沉重的十架。當危城塌下,當十架被拆,我們是否準備好擔起這個身分認同的十字架?
邢福增
土生土長香港人;本土派眼中的大中華膠,大中華膠眼中的類本土;以研究中國基督教及香港基督教史為志,也以此為樂。誤打誤撞從事神學教育二十二年,糊里糊塗當上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近著有《王明道的最後自白》(基道,2013)、《世界不配有的人》(研道社,2015)及《被擄到巴比倫》(研道社,2016即將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