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世嫉俗並非始於漠不關心,而是太關心了...|為時不晚

你從未預期自己會變成憤世嫉俗的人,對吧?

你不會在高中畢業紀念冊的照片旁寫下:「我希望自己四十歲前變得憤世嫉俗、懷疑人性。我希望這樣的我讓家庭分裂、讓我變得難以共事。加油!」

如果你高中時代真的寫下這類願望,肯定會有人堅持送你去接受心理治療,而且是立刻!馬上!

不過,那並不是你當時的心理狀態,你當年心態樂觀又充滿盼望。到了終於擺脫父母約束的二十出頭年紀,你已經徹底成為理想主義者,知道如何讓世界更美好,並對此躍躍欲試。

 

當年的我也一樣。還記得我發現憤世嫉俗在心中增生時,我才三十出頭。我並不是在法律工作中感覺到憤世嫉俗的生根,而是在我的牧養工作中。

 

就讀法學院期間,我感覺到上帝呼召我投入全職服事。於是,通過律師資格考試並取得律師執業執照之後,我全然順服,直接進入神學院,這讓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都大大跌破眼鏡。

我帶著太太和年幼的兒子移居到距離多倫多北邊一小時車程的鄉村社區歐羅米登(Oro-Medonte),在我居住至今的社區展開事工。我的任務是服事三間從未聘僱過全職牧師、四十多年來未曾增長過的小教會。

 

這三間教會小得不得了。第一間教會的主日聚會人數平均只有6個人,我帶著妻兒加入,讓教會一夜之間成長了百分之五十,立刻引起轟動。第二間教會的主日聚會通常有14個人,第三間「巨型教會」的參與會眾,平均是23個人。

服事這麼小群的會眾,事工的本質自然是關係,我花了很多時間在他們身上。即使教會增長到幾百人,我也盡力保持關係連結。牧會最初十年,我幾乎天天親自到府探訪會友。

 

我還記得某個主日上午,有一對夫婦(我假設他們叫做羅傑和瑪麗)第一次踏進教堂。

他們來了之後不久,我便明白他們有很實質的生活需求,這對夫婦手頭不寬裕。他們的小型車經常拋錨,生活各層面危機不斷,包括財務、關係、情感和屬靈生活。

雖然當時教會已有數百名會眾,我決心盡一切所能協助他們。即使教會只有一小筆預算,我們仍然設法為羅傑和瑪麗添購食品雜貨和禮物卡,還幫他們支付汽油錢,確保他們可以一路順利到家。我固定探訪他們在城南盡頭的公寓(從我家開車過去大約二十分鐘),為他們禱告、鼓勵他們,盡力協助。

 

羅傑和瑪麗不斷要求協助,他們來電越來越頻繁,而我經常在傍晚時分到府協助,對他們所面臨的危機有求必應。我掏心掏肺幫助這個家庭,為他們禱告,毫不保留多方協助。坦白說,我為他們家所花的時間,比我在牧會十年內任何一個家庭中所花的時間還多,這一點也不誇張。

 

這三間小教會在這段時間快速成長。更多人踏進教會,表示我無法像以前一樣探訪那麼多家庭,因為人數實在太多,時間不夠。即便教會快速成長,羅傑和瑪麗仍然要求我親自給予關注。他們貧窮,而我知道上帝特別重視照顧窮人。

整個過程中,我留意到羅傑和瑪麗逐漸變得貪得無厭。有時候,幫助他們彷彿面對一個無底洞,但我當時下定決心服事他們來證明上帝的恩典。

不久,羅傑和瑪麗開始帶兩歲的外甥女來教會。她是個不錯的孩子,只可惜這個家庭不擅長紀律養成。某次的主日聚會時間,她在教堂走道上不停跑上跑下,惹怒了幾位年長的會友。這個問題在執事會議中被提出,有些會友堅持教會必須針對擾亂主日聚會的孩子們採取措施。我為瑪麗和羅傑家庭辯護,告訴每位董執事,我寧願教會上下全是不守規矩的孩子,而不是行為端正的老人。幸好大家最後找到滿意的解決方式,我也告訴瑪麗和羅傑,這件事沒有問題了。

 

即使爭論平息,羅傑和瑪麗似乎隨著教會增長而越發不自在。終於,某個主日上午,羅傑拉著外甥女跑出教會,表示:「這個地方不再適合我們。你不關心我們!我們要離開!」

 

我目瞪口呆,順口追問到底怎麼了。

「你對我們所做的還不夠。」他說。

我簡直無語。真的假的?還不夠?你開什麼玩笑?

 

這話立刻深深刺傷了我正茁壯卻弱小的牧者情懷。

於是我鼓起勇氣:「羅傑,你這樣說我很傷心。其實,從我牧會以來,從未花過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懷任何一個家庭。我這樣說一點不誇張。而且不只我,整個教會都為了服務你們家而一再犧牲付出。」

 

我的話毫無作用,他堅持表示我們努力不夠,而且我們並沒有真正照顧到他們。他說我們教會讓他們失望,在他家庭處於最低谷的階段拋棄了他們。

對於這個情況,我不知如何改善,而他們不想改善。於是他們離開教會,永遠離開。

 

我又驚又怒,深受傷害。我真心搞不懂這到底是哪門子的事。

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感覺到自己的憤世嫉俗泉湧而出。彷彿內心有聲音在說:

 

害我浪費時間、精力!你知道嗎?他這樣對你,也會有別人這樣對你。以後不要再關懷人、不要再花時間、不要再為人付出了。別人只會利用你,最後還否定你。根本沒有意義。

 

當時我沒聽過像約翰.湯森德(John Townsend)、亨利.克勞德(Henry Cloud)或這類幫助許多人認識界線的作家;我也不擅長辨識可能的心理問題。我真心努力幫忙,最終受創慘重。

這就是憤世嫉俗的起點。

憤世嫉俗並非始於漠不關心,而是衷心關切,因為你掏心掏肺卻幾乎未得回報,或者你得到的回報跟預期完全相反。

 

當我充滿憤世嫉俗,盼望就在心中凋零,包括對未來會更好的盼望、對下一次有所改善的盼望、對心中重拾感動的盼望。憤世嫉俗的人不容易心存盼望,因為盼望是憤世嫉俗最先損及的東西之一。這引導我們聯想到,基督信仰中的「盼望」,正是憤世嫉俗的根本解藥。

 

福音的主軸在於:耶穌因看見你心中的恨,就用愛去迎接;因看見你的絕望,就用盼望去回應;因看見你的懷疑,就一再以信實相待。憤世嫉俗的態度,就在福音所持守的盼望中,逐漸消融。

 

你的過去不等於未來,前提是,你容許耶穌參與其中。因為愛的持續衝擊,苦毒無法佇留;空墳墓(耶穌復活)帶來的盼望,永遠都在。

基督徒是這個世界上最不應當憤世嫉俗的一群人,福音是我們心存盼望的充分理由。我們所持守的,不只是理性層面的主張或前提,所盼望的,也並非基於情緒或感覺。祂深愛我們,為我們承受極大痛苦並藉此拯救我們;祂戰勝死亡,盼望就因祂活著而永遠長存。所以,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值得我們氣餒的?

 

盼望,穩固建立在復活的基礎上,更自帶復原力。盼望經得起無數對羅傑和瑪麗夫婦的消磨,撐得過無數次工作的挫折,修復得了無數次心碎。如果你想擊敗憤世嫉俗,你需要再次信任、再次盼望、再度相信。那是在耶穌基督裡才找得到的盼望,也是戰勝憤世嫉俗的最終關鍵。

 


出自:《為時不晚:察覺7種有跡可循的內在危機》
作者: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